中文名称: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
主办单位: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
创刊时间:1985
出版周期:双月刊
国内刊号:51-1188/R
国际刊号:1001-859X
邮发代号:
刊物定价:408.00元/年
出版地:四川
时间:2025-07-04 15:35:21
近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的《登革热防控方案(2025年版)》正式实施,标志着我国对登革热这一急性蚊媒传染病的防控进入科学化、系统化新阶段。该方案以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为核心原则,通过多部门协作和全链条管理,构建覆盖监测、处置、宣教的立体防线,为公众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蚊虫控制:切断传播链的关键环节
作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,伊蚊的密度直接影响疫情扩散风险。新版方案强调环境治理与化学防治并重:一方面要求社区定期清理积水容器、疏通排水系统,消除蚊虫孳生地,类似“釜底抽薪”式阻断繁殖链;另一方面在疫情高发区域采用空间喷洒、滞留喷洒等精准灭蚊技术,形成“空中+地面”的双重消杀网络。值得注意的是,方案特别提出建立蚊媒抗药性监测机制,避免“杀虫剂越打越无效”的困境,确保防控措施可持续。
疫情监测:构建灵敏的预警雷达系统
方案将监测体系比作“传染病防控的神经末梢”,要求医疗机构、疾控部门和基层社区形成三级联动。通过发热门诊筛查、病原学检测和媒介蚊密度监测,实现“病例早发现、疫情早预警”。例如,当某地伊蚊布雷图指数连续两周超过安全阈值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应急响应,如同火灾报警器般及时亮起红灯。这种多点触发的监测模式,与2025年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目标高度契合,能够最大程度防范突发疫情。
宣传教育:打造全民参与的防护盾牌
防控方案将公众认知比作“最经济的疫苗”,要求通过新闻发布会、专家访谈等形式解读防控知识,消除“登革热只是热带病”的认知误区。国家疾控局统一制作的主题宣传海报,将专业术语转化为“积水瓶里养蚊子等于在家埋地雷”等通俗警示,帮助居民理解“清积水、防叮咬”的日常防护要点。这种常态化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的策略,显著提升了社区自我防护能力。
多部门协作:编织无缝衔接的责任网络
方案创新性地引入“联防联控”机制,明确卫生健康、住建、教育等部门的职责分工。例如,住建部门负责建筑工地积水清理,教育机构开展校园防蚊课程,形成“各司其职又环环相扣”的防控格局。这种设计如同交响乐团的协作,既能发挥单一乐器的专业性,又能奏响整体和谐的防疫强音。
从技术层面看,方案还突出了科研支撑作用,要求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,为防控决策提供“显微镜级”的科学依据。随着2025年疾控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,基层人员处置能力将得到系统性提升,使防控网络更加严密。
该方案的发布不仅是技术文件的更新,更体现了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的治理理念。通过将专业防控措施转化为公众可理解、可操作的具体行动,我国正逐步构建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科技赋能的登革热长效防控机制,为全球蚊媒传染病治理贡献中国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