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
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主管/主办: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/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
国内刊号:CN:51-1188/R
国际刊号:ISSN:1001-859X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

主办单位: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

创刊时间:1985

出版周期:双月刊

国内刊号:51-1188/R

国际刊号:1001-859X

邮发代号:

刊物定价:408.00元/年

出版地:四川

首页>查看文章

医药巨头资产重组背后的战略调整

时间:2025-07-03 17:39:35

近年来,医药行业资产重组频现“高买低卖”的戏剧性操作。华润医药在2021年11月收购博雅生物后,仅隔数月便以2.13亿元挂牌出售其子公司欣和制药80%股权,而该子公司曾是博雅生物重点打造的化学药产业基地。无独有偶,国药集团旗下一致药业近期也启动了对致君制药、坪山制药等子公司51%股权的剥离,交易价格普遍低于市场评估价30%。这种看似矛盾的资本动作背后,实则隐藏着头部药企战略调整的深层逻辑。

战略聚焦:从“大而全”到“小而美”的转型

华润医药在出售欣和制药的同时,正通过收购绿十字(中国)强化血液制品主业;国药集团则通过资产置换将资源向现代制药集中。这种“边买边抛”的操作,本质上是将不符合三条核心标准的非核心资产剥离: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、依赖主动管理而非市场自然增长、所在领域缺乏足够市场深度。例如欣和制药主攻的抗感染药物领域,面临集采压价和仿制药竞争双重挤压,年复合增长率已降至个位数,恰属于“食之无味”的非战略型资产。

财务优化:止损与杠杆调节的双重奏

低价抛售背后是精明的财务算计。以低于评估价30%的交易条件为例,表面看是资产折价,实则可能包含税务筹划空间——亏损资产出售可抵减应税所得。华润圣火权益从63.02%降至39.9%的重组案例显示,通过股权稀释既可保留控制权,又能将负债移出合并报表。这类似于家庭整理衣柜,将过时衣物低价转卖,既腾出空间又换取购置新装的资金。

政策驱动:在集采风暴中重建护城河

带量采购常态化倒逼药企重新评估资产价值。国药剥离的致君制药主打抗生素制剂,恰是集采重点品种;华润系化学药板块毛利率已连续三年下滑约15%。头部企业正将资源向两类资产倾斜:一是如血制品、罕见病药等政策免疫领域;二是像昆药集团这样的中药老字号,其与华润三九的合作印证了传统药企转型需求。

资本博弈:产业整合的“跷跷板效应”

交易价格的异常折让可能暗藏对赌条款。参考现代制药以股权置换方式收购标的的案例,出售方往往通过后续业绩承诺换取当期低价。这种设计如同购房时的“降价补装修”,买方获得账面实惠,卖方保留未来收益权。华润、国药等巨头正在医药行业上演“腾笼换鸟”,通过连环交易重构产业地图——2024年仅上市公司公告的非核心资产出售就涉及6家药企,形成“卖旧买新”的资本循环。

这场资产置换潮揭示出医药行业生存法则的质变:过去追求规模效应的“百货商店”模式,正被聚焦核心竞争力的“精品店”策略取代。当创新药研发成本攀升至单品种10亿美元量级时,即便是华润、国药这样的巨头,也必须学会用手术刀而非砍刀来修剪业务树冠。未来三年,这种战略性剥离或将从化学药向流通、零售等更广泛领域蔓延,最终重塑整个行业的价值分配格局。